当前位置: 塑机 >> 塑机发展 >> 从思考到制造互联网重塑机器人百家号
人类总想突破自己,从时间到空间,在空间上突破两条腿的跨越,体现在交通工具上已有诸多成果,而“从现在到过去,从现在到未来”的时间穿越还很遥远;但制造人类之外的新种群——机器人时代,或许不遥远了。
机器,还是机器人?
从上个世纪开始,关于机器人的电影层出不穷,《机械公敌》、《终结者》、《变形金刚》等。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人类的制造力还是赶不上想象力。
《机械公敌》里一个名叫桑尼的机器人不仅具有自我思考能力,而且拥有酷似人类的情感;施瓦辛格扮演的机械人T-是个半机械半血肉的生物,外形与人类无异,但半张脸破损之后露出的激光眼让人毛骨损然,机器人的冷酷和威胁感扑面而来。
而《变形金刚》里的汽车人,则是来自外星球,是与人类并行的生命体,可以称为外星机器人。
现有的所谓“机器人”,会跳舞、会说话、会唱歌,多半还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它们是听从人类指挥的玩具、被设置好程序行动的工具。它们没有情感、冷冰冰,它们不会自我繁衍,它们是不会思考的机器。
思考,催生情感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机器的物理反应之外的另一种能力——情绪和情感。情绪的表象是喜怒哀乐,是外界刺激所导致的生理、心理的反应;情感是长期的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态度,支配日常的社会行为。
假如机器人有了情绪和情感,就有了灵性。
《终结者2》中,终结者T和小主人公康纳一起聊天,甚至游戏,保护他们母子,康纳对T产生依赖情感,而当任务完成,终结者不得不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他说:“我现在明白为什么人类会流泪了,可是我做不到”。不管康纳如何流泪呼喊,终结者还是消失在了熔炉之中。这也是《终结者》系列最感人的一幕。
这时的终结者除了执行命令外,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判断、理解能力。那如何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
百度TheBIGTalk举行第五期活动《机器人重塑未来生活》中,百度技术副总裁王海峰在演讲中表示,通过让机器把语言理解能力做得越来越好,把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做得越来越好,同时加上我们对人的理解能力,机器可以真的像人一样思考。
王海峰认为,将语言、知识及对人的理解结合起来,机器人就将拥有综合的思考能力。在活动现场的视频展示中,由百度研发的智能问答机器人“小度”就精彩展现了上述三种能力的综合实力。这背后就是对语言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形成叫“深度问答技术”。
而与传统机器人设置好芯片程序相比,如果用互联网作为入口,如采用搜索引擎的深度问答技术,人的行为习惯、语言请求交互形成了大数据,这是机器人思考的基础;结合云计算,机器人有了新的计算处理方式;对人的理解越深,让机器人产生情感可能就不难了。
机器人制造与IOT的碰撞
MIT电脑与人工智能中心主任丹妮拉·鲁斯(DanielaRus)认为,通过计算机,实现把机器人还有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能真正的引领定制化制造,我们想要什么东西都可以用打印机打印出来。
基于3D制作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生产出新类型的材料和新类型的机器人。可以创建一些模板,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模板,在这些模板中可以浇铸硅,机器人的身体内有通道,可以填充液体和空气,可以让机器人移动弯曲或者做其它的动作。那如何才能快速实现生产出定制化的机器人?
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创建模块化的机器人。模块化的机器人由很多的离子和细胞组成,这些离子和细胞可以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类型,然后再分开解体形成另外一个类型。《终结者2》有一个机器人可以从一个形状变成另外一个形状,可以有第三条腿,可以生第三只手,或者可以生产创造另外一个工具。这样的机器人可以随时成为一个不同的实体,当你需要时,它能够成为一种新型工具,去做另外一种工作。
随着IOT(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任何设备都将接入互联网,机器人的制造也将以结果为导向,让人与机器人通过互联网连接。
每一个单独的负责单个功能的智能设备可能会组合成机器人。如医疗机器人,将会由血压终端、机械手臂、手术台等组成。
如我在《假如健康数据泄露灾难来袭》中所说,未来通过数据的采集、加工,智能设备的自动化,机器会产生自我意识,就是云脑。些许的数据变动就会导致机器自我行动,这是人类终将面对的,除自然、人为之外的最大的终极灾难。我与丹妮拉·鲁斯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人类需要一个按钮,及时制止机器人的行为。
但机器人终究会不受人类控制的,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又想机器人有自我思考力和情感,又不想机器人伤害到人类,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