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机

瞩目新华社瞭望周刊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内

发布时间:2023/4/3 19:18:46   

在第二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召开前夕,“宁波帮”再次受到世界瞩目!连日来,新华社瞭望周刊、《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及华人头条、亚太通讯社、波兰环球周报、欧洲新闻网、欧洲侨报、非洲时报等3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聚焦“宁波帮”,讲述“宁波帮”与时代同行的故事——

新华社瞭望周刊

10月14日出版的新华社瞭望周刊年第41期刊发《“宁波帮”百年激荡家国情》、《甬商文化的成功密码》、《甬上英豪录》。

以下为三篇报道内容全文▼

◇作为中国久负盛名的地域商业文化的杰出代表,百年以来,“宁波帮”不仅实现了从传统商帮到现代商人群体的转型,而且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实现了从商业到政治、经济、科教、文体等诸多国家建设领域的集群式扩展延伸。

◇专注科技研究,潜心实业发展,是“宁波帮”工商文化的特点。新一代“宁波帮”实业家传承先辈实业报国的理念,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凝心聚力将“宁波制造”这块品牌擦得更亮。

宁波东部新城夜景。水贵仙摄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旅美学者、祖籍宁波余姚的徐德清站在阅兵观礼台上目睹了这一盛世华章。这位南京大学华智研究院研究员、宁波微总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已是第三次受邀参加阅兵观礼,“收到邀请后,两个晚上没睡好觉,就等着这一刻的到来。”他的激动和感慨,代表了大批海外“宁波帮”人士对祖国今日之伟大强盛、无比自豪的心声。

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地域商业文化的杰出代表,在近现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宁波帮”不仅实现了从传统商帮到近现代商人群体的转型,而且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实现了从商业到政治、经济、科教、文体等诸多国家建设领域的集群式扩展延伸,其间所经历的跌宕起伏壮怀激烈的家国故事,折射出无数宁波志士先驱救亡图存、发奋报国的曲折历程和坚强意志。

站起来:

理想的新政府给我盼望到了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是中国最早的工商文化萌生地之一,孕育出中国近现代史上享有盛名的商帮——“宁波帮”。孙中山曾对“宁波帮”赞誉道,“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

一百多年来,“宁波帮”以 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智慧,书写了自己辉煌的工商业发展史。尤其是在谋求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奋斗中,纵横商海的“宁波帮”爱国人士深怀报国之志,以各种形式在各条战线,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不懈努力奋斗。

20世纪20年代初的上海,商旅云集,也是宁波工商企业家最活跃的地方。盛丕华14岁即从宁波来到上海,从银楼学徒做起,经过十多年打拼,成为上海总商会会董。其经营的红棉酒家,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工商界人士参加民主爱国运动的重要场所。他在这里广结仁人志士,纵论时局,寻求救国救民之道。黄炎培、陈叔通、包达三、郭沫若等都是常客。

宁波人王宽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些工商企业选择了外迁。王宽诚则前往大连、沈阳、天津、上海等解放区认真考察了3个多月。一回到香港,他在给《大公报》的文章中自豪地写下:“经此次观光后,理想的新政府给我盼望到了!”

此后他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年,为推动北京旅游业发展,集资兴建 设施的北京新侨饭店;抗美援朝期间,捐献战斗机;年及年,先后任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次全体会议上,几位委员联合提出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的建议获得通过,其中就有宁波人刘良模。开国大典上,盛丕华、包达三、蒉延芳、刘良模、林汉达、盛康年、张絅伯、周信芳、卢于道等多位宁波籍人士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盛丕华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天晚上,他对夫人金田英说:“这是中国数千年来未有的,我能躬逢其盛,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一天,印象极深,永不忘怀。

富起来:

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

年初夏,受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邀请,香港“宁波帮”人士曹光彪提出个人出资到内地兴建毛纺厂,原材料均来自海外,产品均由他的永新公司包销,几年后收回投资,工厂就归国家所有。这种做法后来被称为“三来一补”。

曹光彪的香洲毛纺厂投产后,效益比预计的好得多,原定5年收回投资,结果仅用2年就收回,极大地鼓舞了香港工商界,补偿贸易的做法为许多人所仿效。“参与国家的改革开放,是我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多年后,他感慨地说

年,宁波籍“世界船王”包玉刚携家人到京探亲,决定捐资万美元,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旅游饭店。 的要求是:为感恩父亲养育,以父亲的名字命名酒店为兆龙饭店。

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拉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在结束中英 轮谈判后,撒切尔夫人受包玉刚的邀请来到上海,参加“世谊号”的下水仪式,之后在包玉刚的陪同下游览了上海,亲身感受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各项社会经济进步及发展势头。

“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年8月1日,邓小平在会见包玉刚时做出指示。此后,“宁波帮”帮宁波,成为全世界华人支持祖国建设的典范。

王宽诚在担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时,专门成立了中国“四化”服务委员会,宣传内地改革开放相关政策。年,他出资1亿美元创立“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为改革开放的中国培养了大批 人才;邵逸夫在内地捐资超过亿港元,兴建了多个教育、医疗、科技项目;李达三先生长期坚持为国家教育、医疗事业捐款,每年从几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

强起来:

宁波帮的百年品牌,将会擦得更亮

“一根12米长的弹簧圈绕制,误差不能超过半张A4纸的厚度。一个四米多长的密封零件,加工精度要控制在三根头发丝的宽度以内。”在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励行根眼里,“三根头发丝”与“半张A4纸”里的标准,事关核电站的 安全。

密封件是防止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外泄的重要零部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核电事业发展逐步迈入正轨,然而关于这项“门神”研发的核心技术,却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受制于人”,为部分发达国家垄断,对我国核能发展构成了安全隐患。

年,作为 完成单位,“核电站密封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年,“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C形密封环”荣获工信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制造业单项 产品。

天生公司的密封环把国际产品价格降低70%以上,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密封环相关难题。一位民营企业家,靠着自己努力挑战国际技术难题,不仅为中国品牌争了光,也将世界核能源安全使用的等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宁波江丰电子公司研制的高纯金属溅射靶材,是所有芯片的关键材料。江丰电子创始人姚力军告诉本刊记者,“就像在芯片里修路,只不过我们修的这条路只有头发丝的万分之一宽。”从年研发 个中国制造靶材,到实现整个生产线自主创新,直至取得10纳米和7纳米技术量产,从此中国高纯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不再依赖进口。今天,江丰电子拥有近项国内外授权专利,靶材远销北美、欧洲等地。

宁波人孙平范的外公生产手摇横机,父亲做针织品生意,如今,孙平范担任董事长的慈星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加大科技投入,自主研发成功国内 台电脑横机,慈星电脑横机位列全球电脑横机前三强,年产销电脑横机居世界首位。

专注科技研究,潜心实业发展,这是“宁波帮”工商文化的特点。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宁波英才们怀揣着强烈的爱国心,发挥出新的创造力,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今天的宁波,拥有 制造业单项 企业28家,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主要聚集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领域,其中57.1%的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 ,92.9%的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 。在纳入宁波市级单项 企业培育库的家企业中,36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 ,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 。

扎根实业,精耕细作,这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定力;时空穿越,薪火相传,这是一种坚守,更是一种传承。国庆观礼后,新一代“宁波帮”的代表徐德清思绪万千。“70年来,中国人民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无论是横向与世界上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纵向与中国的过去相比,都辉煌卓著。”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他为“宁波帮”自豪,为中国人自豪,“宁波帮的百年品牌,将会擦得更亮。”

『甬商文化的成功密码』

近代以来,从浙江宁波漂洋过海走出去的商人,百余年间形成了又一支传奇的商帮力量。在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胸怀家国、宁静致远,善于聚财更乐于散财……色彩丰富的甬商,究竟藏着怎样的成功密码?

历经数千年沉淀,不显山露水的宁波“书藏古今”,堪称独树一帜的文化高地。宁波天一阁收藏的历代文献中,有多份家谱记载了人物传记、家族兴衰史,其中书香门第家道中落、转而艰苦从商,而后捐学兴教、接续文脉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从宁波走向全国、全球的,基本上是两种人:商人和学人。

比如,这里是“院士之乡”,甬籍两院院士有位,约占浙江省的一半,在全国城市中排名首位。童第周、贝时璋、谈家桢、翁文波、路甬祥、韩启德、朱高峰等甬籍院士,在科技、教育、艺术、哲学等领域建立卓越功勋。

经年累月、潜移默化、大浪淘沙,崇文重教渐渐构成了群体性的特质投射到宁波商界,在“利益 化”的商界哲学之外,这些元素又与时代、个人际遇交织,生发出家国情义、桑梓情怀、务实低调、遵规守信、矢志精进、克勤克俭、乐善好施的鲜活色彩,并由此沉淀为“静以修身,动以兴商”的文化质地。

甬商文化之“静”,当下依旧清晰可见:雅戈尔西装、银泰百货、方太厨具、奥克斯空调、太平鸟服装等企业声名鹊起,却鲜有人知道李如成、沈国军、茅理翔、郑坚江、张江平。即便在曝光率高的互联网领域,近年业绩表现良好、创新多点开花的网易,也不恋风光,这显然与创始人丁磊的个人性格不无关系。

因为这些特质,无论互联网、房地产、金融等风云变幻,总有一批潜心持重的宁波企业家,儒商一体、静水深流。但做人行事,从小闻惯了海腥味的宁波人,更有着坚韧沉着、宁而不寂、应势而动的极强适应能力。

年初,中国经济承受外部压力增大,形势一波三折,宁波海天塑机集团6月感知市场变化,9月订单下滑。怎么应对形势?83岁的企业董事长张静章用一口宁波话说:“我办厂50年了,什么样的困难没经历过,这点风浪算什么?”

向东是大海。对甬商而言,宁波港通天下,漂洋过海才算出发,风浪似乎与生俱来。也因此,甬商在短短百余年时间里,在物质财富、商业制度层面创造了辉煌成就。

『甬上英豪录』

没有人的成就可以脱离自身所处的时代大势,每一个人的发展只有和祖国的发展、人民的期冀同频共振、相向而行,才可能实现 的生命价值。近现代以来,“宁波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此作证,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徐昱摄

“宁波帮”是中国 的商帮,崛起于五口通商,名盛于辛亥革命之后,在上海滩,在香江畔,书写了时代传奇。如今,已经从工商界走向政治、文化、科技等各行各业,英才辈出。

纵观“宁波帮”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能够引领时代,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风云的弄潮儿,都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秉承家国大义,将个人、行业和发展大势紧密结合,投身到历史奔涌的长河中。

浩瀚星空,散发不竭光芒,有王宽诚星、邵逸夫星、曹光彪星、李达三星……这是“宁波帮”的熠熠星光,同样也代表着无数中华民族 儿女代代相传的家国情、赤子心。

革命军中“马前卒”

辛亥革命的炮火中,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忘死;民族独立解放的战斗里,祖国的英雄儿女前赴后继。

包达三先生早年加入同盟会,成为革命军中“马前卒”,后又秉承实业报国之志,在不同战线谱写了人生壮丽的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副省长、民建中央常委等。

如今,其后人在香港经商办企业的同时,不忘先辈遗志,积极投身青年工作,创办了包达三基金会,组织开展“共创未来”香港青年和内地青年交流活动,为推进“一国两制”伟大事业,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作出自己的贡献。

抗美援朝时期, 将士雄赳赳气昂昂 ,宁波籍电影剧作家林杉执笔创作了电影《上甘岭》,如今电影插曲《我的祖国》已经成为人人会唱的不朽名曲。在后方,香港“宁波帮”人士王宽诚不惜抛售地皮,捐献战斗机。

“宁波帮”人士遍及世界各地,尤其在香港的各行各业中有深厚的基础,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人才辈出,在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进程中,“宁波帮”人士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的在“商战”中纵横捭阖,发展华资企业,为日后香港的平稳回归奠定了基础;有的通过特殊关系,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中扮演“民间大使”……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包玉刚、安子介、马临等出席观礼;王宽诚、安子介、董建华、邬维镛等参加了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工作;安子介、包玉刚、马临、邬维镛参加了基本法的起草……

义利并举,工商皆本,是“宁波帮”文化的内核。从包玉刚、邵逸夫,到赵安中、曹光彪、李达三……“宁波帮”人士慷慨解囊,在祖国大地捐资助学。正如宁波市委主要领导归纳的四个“知”: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

香港陈廷骅基金会连续捐建希望小学所,分布在28个省、区、市,金额达1.2亿元人民币,占当时全国希望工程受赠总额的十五分之一;有“希望老人”之称的香港宁波帮人士赵安中,耄耋之年走遍15个贫困乡镇,捐资1亿多元助建个希望工程,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对此,他谦虚地说,“我是中国人,宁波是故乡,为家乡出力是我分内之事,亦是我的光荣。建几幢教学楼,聊资点缀而已。”

强国富民的共和国柱石

在祖国发展的道路上,在科技腾飞的伟大事业中,大量的宁波籍人士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不断为“宁波帮”这块品牌增添厚重而绚烂的色彩。

宁波鄞县人徐今强,参与建设中国独立设计、自主施工的 座炼油厂,后担任大庆石油会战总指挥; 位地质学博士、宁波鄞县人翁文灏,组织领导了 个油田的开发;在祖国“两弹一星”研究试验工作中,有郑汉涛、周毓麟、戴传曾、童志鹏、毛用泽、周永茂、阮可强、李鹰翔、胡思得、朱光奎等宁波籍科学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在医药卫生界,有“糖丸爷爷”顾方舟,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等人。

此外,还有中国“一箭三星”技术的主要设计师们:曾担任“神舟号”副总设计师和副总指挥、“长征2号J”火箭总指挥、“风云”二号卫星总指挥的施金苗,6年起先后担任“风云三号”副总设计师、“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总设计师的董瑶海,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总指挥王建宇,创造中国载人深潜纪录的“蛟龙”号总设计师、我国深潜器高技术领域开拓者徐芑南。

无论在海外还是在内地,无论在工商业在科技界还是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宁波帮”的成就,来自于其人文底蕴、学理素养,更来自于其爱国爱乡的情怀。正如一段名言所讲,“没有人的成就可以脱离自身所处的时代大势,每一个人的发展只有和祖国的发展、人民的期冀同频共振,相向而行,才可能做到 的价值实现,才可能道术并行并荣。”

(人民日报海外版10月10日第11版电子版截图)

『“宁波帮”与时代同行』

以下为报道内容全文▼

年9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屠呦呦和顾方舟分别获得了共和国勋章和“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在浩瀚的宇宙中,经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命名的“邵逸夫星”“王宽诚星”“曹光彪星”“李达三星”“贝时璋星”“谈家桢星”“吴祖泽星”“贺贤土星”,星光熠熠,璀璨夺目……

这些闪光的名字,来自同一座城市——宁波,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宁波帮”。

“宁波帮”人士胸怀家国情怀,将坚定的报国志转化为创新创业的不竭动力,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励业重义兴家富国

从“宁波帮”身上,我们读到的不仅有卓越的经营理念与商业智慧,更有浓浓的家国情怀。

年10月1日,“宁波帮”人士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盛丕华就是其中一员,他是宁波镇海骆驼桥人,出身贫寒,14岁时赴上海谋生,闯出一片事业。盛丕华像许多“宁波帮”企业家一样,经商不敢忘忧国。他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曾经为孙中山募集军费;抗战时,他捐钱捐物;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上海经营红棉酒家,组织仁人志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9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