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机 >> 塑机发展 >> 原创基于塑机上的一种较为完善的试模体
戳我进入社区:注塑和模具人的网上家园
一、本体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什么?
1、明确验证模具问题,工艺问题和设计问题,而不再是将三者混为一体去挨个梳理。
2、细分各种方式去验证,找出模具或者工艺上的问题。
3、为统筹的试模方式提出一种体制,方便推行。
二、详细介绍体制背景,并描述已有的与本体制最相近似的实现方案
模具制造行业中,评定模具好坏的现在只是在最终产品上评审,以产品的好坏前来确认模具的好坏。但在现实中,模具的制造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前端设计,之后是加工装配,最后是工艺调试。现在总是将三个部分的瑕疵混为一谈,最后变得无法整理问题的根源。
故此,为解决这三个部分的问题的混杂现状,提出现在的体制。当下暂时没有相似的体制来完善的去分析问题出在哪个方面。
三、以因果关系推理的方式推导出现有体制的缺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缺点,说明本体制的目的。
现在的试模时候,更多的是人为的去确认样件状态,到底是模具问题导致,设计问题导致还是工艺问题导致的,没有很完全的说明是哪个部分出现的问题导致的这些问题无法解决。
如最基础的问题点上没法确认到底是哪方面的毛病,因为可能此问题点在设计方面能够调整,模具装配时候也能修模解决,工艺调试可能也能够很快的解决此种问题,而在最后的时候,就无法决定到底是谁的问题。
同时也会有那么一种可能,就是三个部分都无法解决一些问题,互相之间推诿,故建立如此体制,来明晰各环节问题点。
四、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阐述,应该结合流程图、原理框图、电路图、时序图进行说明
本技术方案主要是建立在注塑机基础上,所有的模具在组装完毕之后都会上塑机或者其他设备进行验证,打出产品看产品的状态。产品状态是确认此套模具能否有实际生产意义的唯一标准,如果产品有缺陷,则无法生产。
所以建立在注塑机基础上,对模具进行验证,来确认模具、设计、工艺之间的问题。能够明确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
基于塑机上,进行模具验证和工艺验证,两方面问题均无法解决的时候,确认为设计问题,考虑从设计角度解决问题。
流程图如下:
在正常的试模流程里,一直没有统筹的将模具验证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本体制可以在验证模具的基础上进行对问题的评判,而在单独的模具验证中细化各种验证的成分,详细如下面的模具验证所解释:
在模具升温时(有热流道的模具),进行如下验证:
1、开合模是否异响
2、顶出动作是否流畅、有异响
3、水路流速是否一致或者是否达到湍流水平(12mm水管流速达到1M/S)
4、行程开关和塑机的联系响应,调整限位开关的位置
5、气辅气路是否无漏水、漏油现象
6、顺序阀点位等是否和铭牌一致无误
7、中子、抽芯动作有无异常,是否有漏油、堵塞现象
8、升温结束后,开阀针确认阀针顶出无问题
9、升温结束后,开始进行工艺验证之前有一个需要验证模具的浇口流动性平衡的测试,这个测试比较重要,对后面的工艺调整有着很重要的帮助。特别是对于两腔或者多腔的产品模具来说,浇口、流道的流动平衡对于后期的调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故此要一定要进行。
详细为大满件后进行十分之一短射或者倒十分之一短射,防止有些模具因为产品不满而导致抱模现象,有工艺参照最好。
10、下模之前做最后的蓝丹验证,以工作时候锁模力的30%进行压合模具,将蓝丹平整涂抹于分型面上,进行蓝丹验证,如此,可保证找出模具能否完美的碰合。
以上为模具的自身验证,经过上述的10点体制验证后,基本可以判定模具是否本身携带问题点,将模具自身的问题点完全验证出来,后期有传感器加入,可以通过压力异常进行测试各个地方的不足,以此来凸显出模具隐藏问题点。
模具验证结束除最后一条结束后,进行工艺验证,工艺验证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1、约定非正常工艺的范围,尽量避开非正常工艺,在常规工艺中进行调整,做大工艺范围。常规工艺一般来说不会高于塑机压力速度的90%,不会低于塑机压力速度的10%,这样能够保证模具在工艺的包容度上必将广阔。
2、模温设定、顺序阀开关顺序以CAE分析作为主导,验证后无法解决方可调整。理论和现实之间的一种交流。CAE作为指导性或者参考性意见,优先要考虑CAE的充分验证,为以后能够直接符合生产做好基础。
3、调试时候现场确认状态,要求保留三模评审件或三坐标检测件,要求做欠保压,正常保压,过保压三模,来防止尺寸、易断裂点、易拉白点、变形未发现,要求首试必须有此三件。(正常保压为现场确认保压件,欠保压为正常保压下调30%,过保压为超过保压20%)
4、其他需要验证问题,需要在客户在场的时候选择调整,需要现场确认状态,不只是模具状态的。所有的模具好坏都最终落足于产品上,因此现场需要的调整必不可少,需要各个相关人员及时到场。
5、周期类的验证,试模记录表和设备上的工艺参数需要对应,注意无虚假信息的录入。工艺的记录是工艺验证的最后一环,作为最终的生产工艺或者辅助工艺,因此约束好,作为以后的调试使用。
如此,便是基于塑机上的模具调试的体制,明确的规划出来每一个时间段该如何进行。
本篇是微注塑粉丝原创投稿,未经许可,任何人或组织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形式的商业应用!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但欢迎分享到个人朋友圈)如果你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点我查看投稿详情,文章采用稿酬最高可得元/篇.
90%的人看完这篇文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