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机 >> 塑机优势 >> 没有ldquo航母rdquo企业
来源:8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据新华社宁波8月13日电
记者:张辛欣、李坤晟、屈凌燕
缺乏超大规模的“航母”企业,也没有太多耳熟能详的品牌。宁波,在中国经济版图中似乎“辨识度”不高。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似乎并不起眼的东部城市,却拥有2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成为中国制造不惧风雨的中坚力量。
宁波制造的魅力,富有启迪。
一批敢想敢做的“螺丝钉”企业
一根丝,有时折射了一国制造的力度。
在宁波博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证了现代工业的“精度”:直径只有发丝六分之一的切割丝,是手表、飞机发动机等精密设备的关键部件。公司总裁万林辉说,长期深耕切割丝领域,博德高科在一根金属丝上做出了10余项专利,占领国内切割丝高端市场70%的份额。
像博德高科一样,在宁波,有很多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企业。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一个领域,虽无耀眼光环或惊人规模,却用潜心经营成就了当仁不让的业界地位。
隐形冠军,泛指在细分领域绝对领先却不为人熟知的企业,被视为制造体系的“螺丝钉”,是衡量一国制造基础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在工信部公布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宁波有28家企业上榜。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冠军?成功背后有哪些密码?
敢于瞄准核心技术,敢于对标世界巨头,敢于投入不断创新……敢想敢做,是这些企业最突出的共性。
“很多人认为我在开玩笑。一个初创企业怎么敢动国际巨头的‘奶酪’?我们就是奔着攻克垄断去的!”宁波长阳科技公司董事长金亚东说。
光学反射膜是平板显示最核心的材料,被称为信息时代的“眼睛”,曾长期被日本等国家垄断。9年前,刚刚成立的长阳科技就向这种材料发起“进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力量科技创新。今天,团队不仅掌握了技术,更成为全球反射膜领域的“单打冠军”,是京东方、富士康等知名企业背后的“小巨人”。
聚焦芯片核心材料、瞄准智能传感、发力“笔尖钢”……细细梳理便可发现,这28家企业毫无例外地选择向前沿技术、关键领域发起冲击。有的和国际巨头一较高下,有的甚至将目光瞄向“无人区”。这些企业中,有9家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平均有效专利项。
国际化步伐同样大胆。电脑横机制造商慈星股份收购行业巨头瑞士事坦格,均胜电子将日本高田收入囊中……“蛇吞象”的故事持续上演。
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曾用“颠覆式创新”来描述后来者对先行者的超越,这种超越的根基源于胆识——敢于全力创新,敢于应对挑战,敢于逃离舒适区,敢于面对失败。
这也正是这些冠军企业给予我们的启迪。
这是6月13日拍摄的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一群愿意说“不”的企业家
“我不会别的”“我不懂房地产”……在宁波,记者遇到很多愿意说“不”的企业家。拒绝投机,不愿露面,几十年如一日“钻牛角尖”。
从钢材研制到墨水沟槽、弹簧制造,一支圆珠笔,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研究了20余年。即便是无纸化生活已经盛行的今天,邱智铭依然在一支笔上做出10余项专利,将看似几块钱的小买卖一点一滴“磨”成了数亿元的大生意。
“做专才能做强,这个顺序不能变。”邱智铭笑着说。
一支笔的沉淀,折射了做实业应有的务实与专注。
有人说,企业的天性是逐利。或为抵御风险,或为挣一把快钱,涉足广泛的现象在今天很普遍。但在宁波隐形冠军企业身上,却有着这样一种“执拗”:只会花“笨功夫”,只埋头一个领域,即便已经成为行业龙头,仍不偏不离。
宁波北仑,记者见到了国际服装大牌背后的“巨人”——申洲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建荣。深耕服装加工几十年,申洲早已牢牢掌控全球针织运动服饰供应链。
“申洲有能力,有资本,就没想过做品牌吗?”
“我们老家有句话,本事大的人做大事。我只会做小事,就把小事做好,做到极致。”马建荣笑着回答。
从纱线研制、协同设计到数码印花、智能制造,申洲将旁人眼中“不值钱”的制造做出令业内惊叹的利润率,改变了传统的“微笑曲线”逻辑。
和“执拗”相对应的,还有对融资、扩张相对“保守”的心态。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隐形冠军企业通常保持较低的融资杠杆,不刻意追求规模,不聚焦增长速度,稳扎稳打,保持自己的节奏——
海天塑机董事长张静章年逾古稀,仍坚持每年出国几次,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