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机

浙江华业IPO难注册轻研发创新性不足市场

发布时间:2024/10/31 12:31:14   

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一个没有脊梁的人永远站不起来。

——语出格力董事长董明珠。

一、引言

在企业上市全面注册制时代下,申请IPO企业在提交资料获受理之后,通常会面临至多三次来自交易所上市委的询问。此类询问文件被称之为《问询函》。在三轮询问之后,上市委会安排上市审议会议,会议现场,面对面向保荐代表人提出问题,并要求保荐代表人做出解答,同时,也给出审议结果,包括否决、通过以及暂缓。

对于顺利过会的企业,又分为两种情况,有的企业“无进一步落实事项”,只需等待“成功注册”结果;还有的企业和保荐机构,交易所会向其发出函件,要求进一步落实申请企业相关事宜,该函件被称之为《落实函》。

在《奕泽财经》看来,《问询函》与《落实函》虽然同属监管工具,但是侧重点还是略有不同的。《问询函》侧重于了解情况、询问核实,整改意图不明显,而《落实函》是有明确整改要求的,并且有时效和整改效果的要求。

根据《奕泽财经》了解,在年2月13日召开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年第1次审议会议上,浙江华业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首发)顺利过会。但是,在会后,交易所向浙江华业和保荐机构发出了《落实函》,要求落实“研发费用占比降低”“竞争优劣势”以及“持续订单获取能力”,并要求保荐机构发表明确意见。

《奕泽财经》观察到,在审议会议之前的问询环节以及三轮问询中,深交所均提及如上三个问题,而在审议现场问答环节,上市委同样提出了如上三个问题。据此我们可以推断——“研发费”“优劣势”以及“订单”情况,交易所通过问询以及在现场问答,均未能从浙江华业和保荐机构海通证券以及保荐代表人傅清怡、颜海处,获得明确和满意答案,故此,在《落实函》中再次要求“落实”。

可见,《落实函》中要求落实的三个问题,已经成为浙江华业是否顺利上市之关键。

那么,浙江华业的“研发费”“竞争优劣势”以及“订单获取”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呢?

一、研发费用递降背后:设备全靠引进

《奕泽财经》从《招股书》了解到,浙江华业的产品类别比较单一,主要有三类产品,分别是螺杆、机筒以及哥林柱,这三类产品占到了销售收入的98%左右,其他油缸产品仅占比2%左右。而主要产品均是注塑机的零部件,被归为注塑机的耗材。

注塑机是生产各类塑料零部件的必备设备,也是国民经济持续运转的重要设备,而螺杆、机筒和哥林柱又是注塑机的重要零部件。在“掌握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解决‘卡脖子’技术”以及“国产替代”的时代背景下,浙江华业便有了“光环”,由此而坚定图谋可以在创业板上市。

但是,注册制下,深交所非常看重申请企业的创新性,具体指标之一就是研发投入,而申请创业板上市的浙江华业,在研发投入上,十分“吝啬”。

《奕泽财经》观察到,在报告期内,浙江华业的研发费用占比是递减的。报告期内,浙江华业研发费用分别为2,.20万元、1,.83万元、2,.45万元和.0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06%、2.63%、2.62%和2.18%。特别是上半年,研发支出降至千万以下,这与募资6亿元以上的体量,明显不匹配。

图1浙江华业研发占比递减(来源:招股书)

《奕泽财经》观察到,在报告期内,浙江华业的研发费用占比是低于同行的。同行之中,研发费用占比最高的可以达到5.8%以上,最低的也维持在3%以上,但是浙江华业研发占比,在三个报告期间,都低于3%。

图2浙江华业研发占比与同行对比(来源:招股书)

由此而产生的疑问是——为何浙江华业研发占比如此之低?为何浙江华业不愿意在研发上进行投资?为何浙江华业研发占比从报告初期的4%以上降低至报告期末的2%左右?

《奕泽财经》认为,可以从研发成果来反推。

以浙江华业来说,其研发成果大体有三,分别为装备、工艺以及产品。浙江华业的装备主要为生产设备,包括机床、抛光机等;工艺主要为“表面处理”“生产流程工艺”等;产品主要为适应不同行业注塑机的螺杆和机筒。

如上三类研发成果,直接反映在浙江华业的“专利列表”之中。

《奕泽财经》注意到,浙江华业的专利虽然有88项,但是发明专利只有12项,这12项之中,有7项都可以归为“产品和工艺专利”,取得时间在10年之前,5项专利是在年取得的,可以归纳为“产品优化”专利。

图3浙江华业的12项发明专利(来源:招股书)

而对于浙江华业最为重要的,也是关乎注塑机命运的装备专利,浙江华业一项也没有。

那么,浙江华业的装备从何而来呢?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2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