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机 >> 塑机介绍 >> 净利润6882亿元粤企成绩单藏龙卧
随着年年报季落下帷幕,上市粤企用亮眼业绩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根据广东证监局数据,截至4月底,广东家广东上市公司均披露了年度和年一季度业绩,年上市粤企实现营业总收入7.58万亿元,同比增长6.54%,增速高于全国上市公司2.95个百分点;实现归母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
粤企交出的“成绩单”折射出广东经济过去一年发展的脉动。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年广东GDP达到.94亿元,同比增长2.3%,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在这份年报解读中,你将获得以下问题的答案:
◎谁是最能赚钱的广东上市公司?
◎谁是最慷慨的“分红王”和最不差钱的“现金王”?
◎广东什么行业“吸金”能力最强?
◎在疫情大考中,广东上市公司如何展现责任担当?
近九成实体类公司盈利,帮扶纾困政策效果显著
根据广东证监局数据,年,广东家实体类(不含金融和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65万亿元,同比增长4.07%;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9.47%,增速高于全省上市公司4.97个百分点。其中,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达86.16%,高于全国实体类上市公司0.38个百分点。
从年归母净利润来看,中国平安以.99亿元拔得粤企A股上市公司盈利排行榜头筹,招商银行和万科A以.42亿元和.16亿元位居第二、第三。共有13家广东上市公司年归母净利润超亿元,主要仍集中在金融和地产行业。
广东上市公司年“利润王”前十名
但金融和地产行业总体增速已有所回落。其中,房地产业首次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形。广东2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17%,净利润亿元,同比下降3.83%。金融业业绩增长势头也有所放缓。全省12家金融业上市公司年实现营收1.81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3.85%,增速低于全省上市公司0.65个百分点。
高利润为投资者也带来了良好的分红回报,年广东上市企业现金分红创下历史新高。截至4月末,广东共有家上市公司已实施或披露年度现金分红预案,预计分红总额亿元,分红总额同比增长19%。宣告分红总额最多的三家分别是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和格力电器,分别宣告分红.6亿元、亿元和.2亿元。
广东上市公司年十大“分红王”
从现金流量表来看,年家上市粤企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现金流量王”招商银行年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28亿元;排名第二、第三的中国平安和中信证券分别为.75亿元和.25亿元。
年,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减税降费、金融纾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出,为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帮扶救助,也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广东上市公司年度有关财务指标变化反映了帮扶纾困的政策效果。一是税费负担有所减轻。广东上市公司年度全年支付各项税费亿元,同比下降2.33%,其中实体类上市公司支付各项税费同比下降4.76%。二是融资费用进一步降低,广东实体类上市公司年年度利息费用亿元,同比下降1.25%。三是政府补助较快增长,实体类上市公司全年获得各类政府补助亿元,同比增长9.18%。
在稳外贸相关政策支持下,年广东实体类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迅速增长,达亿元,同比增长14.25%,相当于全省出口额的22%。
例如以集装箱制造业务为核心的中集集团年实现营收.59亿元,同比上升9.72%;实现归母净利润53.50亿元,同比大增%。
作为小家电行业出口龙头的新宝股份的海外业务也表现亮眼。其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欧美等国家。年度新宝股份实现营收.91亿元,同比增长45%;归母净利润为11.18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国外销售收入实现同比增长39%。
头部企业经营能力持续提升,制造业表现亮眼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广东上市蓝筹公司作为各行业领头羊,聚焦主业,挑起大梁,年在总体营收和净利规模较大的基础上仍保持增长势头,让广东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基本盘更加稳定。
万联证券分析师徐飞对记者表示,根据年报显示,广东头部上市企业经营能力持续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在市值前十的上市粤企中,前十大上市粤企营收占比所有上市粤企营收超过30%,为37%;市值前三十大上市粤企营收占比为57%。广东头部上市粤企贡献了大部分归母利润,广东市值前三十大粤企归母利润占整体74%。
在总“成绩单”报喜同时,广东制造业优势产业业绩表现总体良好,成为广东经济发展“压舱石”。年,广东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25万亿元,净利润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6.91%,增速明显高于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其中家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公司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13.47%;35家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公司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55.91%;12家汽车制造业公司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32.14%。与疫情防控相关的27家医药制造业(不含康美药业)公司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21.56%。
以消费电子业务见长的立讯精密年业绩表现突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01亿元,同比增长47.96%,归母净利润72.25亿元,同比增长53.28%。总部位于佛山的伊之密受益于国内注塑机市场疫情后的快速复苏,年实现营收27.18亿元,同比增长28.59%;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62.93%。
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迈瑞医疗年实现营收.26亿元,同比增长27%,营业收入增速创年以来之最;实现归母净利润66.58亿元,同比增长42%。迈瑞医疗谈及增长迅猛原因时表示,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暴发,迈瑞医疗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的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等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主营分子诊断的上市公司达安基因受益于新冠病毒检测需求爆发,年营收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5倍。
除了利润指标外,部分上市粤企其他业绩指标也有明显改善。金发科技的资产负债率从年的63.3%下降为53.7%,锂电池龙头亿纬锂能资产负债率也从52.7%降至35.1%。
科技创新型企业乘风破浪,疫情大考显担当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粤企在研发投入上创出历史新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经营能力显著增强,“含科量”的不断领先为不少上市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年,广东有家上市公司披露发生研发费用,研发支出总额达亿元,占全省研发投入总额的57.04%,同比增长11.61%,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41%,同比提高0.11个百分点。
在已披露了研发费用的广东上市企业中,共有家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3%,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1%,这些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40.27%,明显高于全省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以广东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最高的中兴通讯为例,年报显示,年中兴通讯研发投入金额达到.97亿元,同比增长17.92%,占营收比重为14.59%。同期,研发人员数量超3万人,同比增长12.18%;这也是继年以来,中兴通讯在研发投入上连续六年突破百亿大关。截至年底,中兴通讯拥有约8万件全球专利申请、持有有效授权专利约3.6万件,其中芯片专利申请余件。
由于新冠疫情冲击,在年的困境中锻造了不少企业提升抵御风浪的能力,也展现了广东上市公司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为国内“六稳”“六保”和为世界抗疫提供“中国力量”作出重要贡献。
“稳就业”是“六稳”之首,就业稳了,消费市场与生产制造才能成为自由流动的活水。年,广东上市公司克服疫情影响,吸收就业人员不减反增,净增员工16.14万人,同比增0.76万人,占全省新增就业总人数的12.07%。
以立讯精密为例,其年报显示,其年员工数量超17万人,当年新增员工数量超3万人,同比增长了26%。饲料行业龙头企业海大集团年新增员工超人,同比增长了26%。截至年末,广东上市公司员工总数达.06万人。
作为抗疫力量代表,广东上市公司也在全世界抗疫中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华大基因为解决各地区新冠病毒检测通量不足的问题,年推出了“火眼”实验室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在全球各地批量建成并高效助力各国疫情防控工作。
车企龙头比亚迪,在新冠疫情暴发“一罩难求”的特殊时期,迅速建成口罩生产线条,实现了“3天出图纸,10天出产品”,最大日产量达1亿只。从年4月开始,比亚迪又“供天下之所需”,新增专门的产线,供应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全球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
▼数读
●截至4月底,广东省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共家。
●6家上市粤企超亿元营收,分别是中国平安.15.55亿元、工业富联.86亿元、万科A.12亿元、招商银行.82亿元、美的集团.21亿元、保利地产.95亿元。
●7家上市粤企超亿元净利润,分别是中国平安亿元、招商银行亿元、万科A亿元、保利地产亿元、平安银行亿元、美的集团亿元、格力电器亿元。
●7家上市粤企研发投入超30亿元,分别是中兴通讯.97亿元、工业富联.38亿元、比亚迪85.56亿元、TCL科技65.43亿元、格力电器62.14亿元、立讯精密57.45亿元、顺丰控股30.01亿元。
周美霖张艳
本文来源:南方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