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塑机 >> 塑机市场 >> 机床行业研究报告十年周期拐点已至,民企崛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吴证券,陈显帆、朱贝贝)
报告摘要
一、制造业投资正在强劲复苏
宏观:制造业景气度持续提升,行业复苏迹象显著
PMI已连续7个月保持在51%以上,当前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历史高点,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触底回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逐步回升。
中观:工业机器人、机床产量数据持续好转
工业机器人、注塑机、金属切削机床等通用设备的指标,可以表征制造业投资的景气度情况:
工业机器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快速提升,年12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台/套,同比+32.4%。
注塑机:年1月伯朗特机械手(注塑机用)出货量1,台,同比+.56%,自5月以来出货量不断回升。
二、机床是“工业之母”,千亿市场大而不强
中国机床市场千亿以上规模,占全球市场的27%。
-年是我国机床行业的上一轮销售高峰,整体市场规模高达近亿美元。
-年,我国机床消费额经历了8年波动式的下滑。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汽车、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下降的影响,我国机床市场有所下滑,但整体规模依旧维持在亿美元以上(1亿人民币以上)。
年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机床下游行业快速复苏,带动机床行业回暖,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年1-11月,协会重点联系企业金属加工机床的新增订单同比增长16.0%,在手订单同比增长7.6%。
行业整体大而不强,高端CNC机床问题尤为突出。我国机床行业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单台机床价值量较低。以金属切削机床为例,根据机床工具行业协会及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我国年生产的金属切削机床平均单价约为21.46万元/台。而根据海关总署数据,年我国进口数控机床1.03万台,平均单价折合人民币.89万元/台,远高于国产金属切削机床价格。
国内机床市场充分竞争,三档阵营各领风骚。
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跨国公司:深耕汽车、模具和航天航空等主要下游行业,保持规模效应及技术领先优势,全球排名前十位的机床企业中,大多数直接在中国投资或者合资建厂。
国有企业和具备一定技术实力和知名度的民营企业:目前民营企业在数量方面逐渐占据绝对优势,以不足一半的资产占有贡献了近七成的主营业务收入和近乎百分之百的利润。
技术含量较低、规模较小的众多民营企业:主攻产品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产品价格便宜的汽车零部件粗加工、一般用途的民用产品等领域,对机床价格较敏感。
三、十年周期拐点已至,-年将快速增长
十年周期拐点已至,未来四年每年更新需求有望达到千亿级别。机床的一般产品寿命约为10年,而重切削、长时间运转的机床寿命在7-8年。上一轮中国机床行业的销售高峰是在年前后,根据10年左右的使用寿命和更新周期,我们判断年是机床行业10年周期的拐点,从年开始进入更新换代的高峰。
我们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产量数据为基础进行测算,-年金属切削机床每年的理论更新需求有望达80万台,假设平均单价15万/台,则每年更新的规模将达0亿。
四、格局剧变、国企退场,民营企业崛起在即
行业CR10不到30%,创世纪等国产厂商已跻身市场前列
根据MIR睿工业的数据,年排名TOP10数控机床厂商总体业绩达到.6亿元,整体市场占比近30%,外资厂商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国内排名TOP10的厂商包括北京精雕(主营精雕机)、台群(创世纪)、海天以及纽威。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